Q & A

Q & A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的症狀中,主要是上課或寫功課時專注力差,上課容易恍神、發呆甚至放空,回到家寫功課時也是拖拖拉拉、東摸西摸;日常生活習慣的建立上也常常出狀況,譬如早上爬不起來、晚上晚睡、房間沒有辦法整理、房間好像垃圾山一樣、看電視的時候一直轉電視遙控器,在安排時間上也是拖拖拉拉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的嚴重情緒症狀,包括不能夠在位置上定下來、衝動性強、愛插嘴、個性急躁、要東西的時候不經思考一定要趕快拿到,不能夠等候、容易以自我為中心,不顧慮別人的需要,所以,它們經常會被別人誤會,以為他很白目自私,長久來說,他們的人際關係不佳,朋友少,這些都是典型的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。
兒童的過動症在青春期後,出現人格異常的風險增加,尤其是邊緣性或反社會人格異常。從發展的角度來看,因為他們個性比較急躁衝動,講話會插嘴,不能輪流等候,又加上有些孩子表達力不佳,往往具人際關係上的缺陷,當然在群體中,易被霸凌或去欺負別人而不自知,漸漸的,孩子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或情緒過度壓抑,累積到某一個點,然後出現爆發性的亂發脾氣;若又加上慢慢的對功課失去興趣,對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的認同感缺乏時,將來發展成反社會性人格異常或邊緣性人格異常的機會相對增加。
在家中常看到的症狀是丟三落四、粗心大意,早上經常爬不起來,上學回到家裡面只想看電視玩3C產品,不想做複雜的認知學習,母親在叫他做功課或家事時,一定要「再三叮嚀」甚至以打罵才能夠讓他們開始動作,叮嚀打罵孩子愈來愈多後,孩子會關起耳朵,不要再聽父母的指令,造成親子關係上出現不好的惡性循環,小朋友會容易生氣或被別人惹他生氣,動輒對父母發脾氣來表達他的需求,這就是所謂的對立反抗症的症狀發展過程。
父母親會異口同聲的反應為「不聽話的小孩」,因為父母親不可能寵愛他們,讓他們不做「複雜的認知學習」,但是,一旦開始要求他們做複雜學習的時候,他們就出現逃避或對立反抗情緒,若父母又愛用直接命令式的口氣或姑息縱容的態度,更不好的互動就容易形成,父母漸漸無法再要求孩子,更不要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或建立更優質的價值觀念,孩子只有活在自我逃避、自我否定、自我哭泣的狀態。因此我們不懷疑,孩子為何漸漸走上人格異常的路途上。
平均10個孩子就有1個有情緒障礙問題,這些孩子如果沒有經過正確治療,又加上父母用錯誤方法,這些孩子將來變成人格異常機會就會增加。所以,父母還是應該提高警覺,早一點帶孩子求助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心理醫師,由醫師以生物、心理、社會層面(Bio-Psycho-Social Model)來分析及針對孩子的情緒障礙作鑑別診斷,若孩子的情緒障礙本身,是因具有其他附帶的診斷影響,最常見的是合併專注力問題,而發生特殊的學習障礙或親子互動的壓力時,父母就必須要考慮,他可能有注意力不足症候群的可能性,就要及早使用最正確的藥物治療加上父母的行為治療法,因而可以早一點糾正孩子的不良情緒發洩和偏差行為的形成。
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,絕對重視對過動兒的生理、心理、社會家庭 (Bio-Psycho-Social Model)的治療方式,除了給孩子用藥之外,同時也考慮家長的行為制約之治療。我們的社會需倡導正確的過動兒治療,讓社會大眾對ADHD 有正確觀念之餘,也避免家長繼續被扭曲的觀念誤導,同時呼籲過動兒的相關醫師、心理師、社工師、老師、家長們需共同努力,才可以避免過動的小孩長大後,變成網路成癮、反社會性的人格異常或出現很多青少年的犯罪和破壞行為。因為反社會性的人格異常的殺傷力對社會或對家人都是非常大,絕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損失,所以,現在的醫學強調不僅要用藥,還要注意父母在家庭中如何做兒童的行為管理。